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怎么让网友24小时都想黏着你?

怎么让网友24小时都想黏着你?

只要网友上传有幸福感的照片,就这么简单,却创造出超轰动的成绩:活动仅仅为期21天,运用网友上传的真实幸福生活片段,做出26部影音作品,网站造访人次超过18万,惊人的是,这个campaign有极高的扩散力,透过社群网站分享而来的观众高达4万5千人次!

客户当时告诉我们,想以「小确幸」的生活态度为主题,操作一个网路campaign。我们当时思考的是,怎么透过网路即时、互动的特性,让user感受到生活里微小而确切的幸福?所以,必须设计一个行动,才会让人对你要说的话有感觉。

我们想到请网友上传幸福照片,再加上一句内含「最好是」三字​​的幸福图说,没错,到这里听起来很旧,但接下来我们把网友上传照片在24小时内做成影音作品,这件点子很新,而且没人玩过!

挑照片时只有一个关键,就是自己要先感动,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发想接下来的故事情节。网友今天po照片,就有机会被选上,明天看到自己的照片变成影音作品放在粉丝团上被众人看见,这件事让user们有期待、有惊喜、有感动。

每个人对幸福的共鸣点不同,但我们确切看到,当新的作品一po出来,就会刺激其他网友「也好想拥有」的心情。

今天上传照片,明天变成作品,对参与的网友们会有种「开奖」的感觉,「是不是我被选中了?这张照片变成什么样的作品了?」对「中奖」的网友而言,他知道有个品牌认真地只为「我」做一件事:「把我的幸福生活放大成一部线上作品,而且让每个人都看得到。」这会给user一种荣誉感。

24小时更新网站内容,创造期待、参与感
对于没中奖的网友,他们也会有参与感。每次作品一上传到粉丝团,粉丝们就会自动靠拢,讨论动画的表现,或是这个作品带给他们的感受。无形之中形成一股动力,只要继续投稿,明天就有机会变成主角。


内容才是促使网友参与的动力
现在很多campaign都会想要网友参与,但网友不一定认识你的品牌或产品,为什么他要做一件你指定的事?我觉得,关键还是在内容。
内容分成两种,第一种是网站本身提供的资讯、文章,如果没有经过妥善编辑、包装,消费者不会感兴趣;第二种,是网友上传的内容,很多时候这种内容就停在网站里不动。但在小确幸里,我们透过帮网友做一件事,让网友丢上来的内容动起来,又带出新的内容、新的留言和新的照片,启动了内容滚动的循环。网站上线前我们和部落客合作,第一个星期买Yahoo!奇摩广告,第二个星期靠内容自行扩散,网站就整个烧起来。

在网路世代操作粉丝团、做campaign都有这个特色:先让网友dd喜欢上品牌,他们愿意帮你扩散。消费者现在很聪明,只要看到你说话的口气跟文字太广告、太想卖东西,他们就会跑掉。所以在网页上,我们巧妙地把Dr. Milker牛奶罐设计成可爱的发射器,让产品出现自然地像作品的一部分,网友也不会太反抗。

像澳洲IKEA最近推了一个campaign,要跟消费者租家里中角落放IKEA型录,网友上传家里放型录的照片后,就能收到IKEA折价券。说穿了, IKEA就是要促销,却能让你在参与过程中,感觉品牌很有趣,为我做一件事,这很重要。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晨报新浪官方微博粉丝破200万

今日0點45分,新聞晨報新浪官方微博粉絲突破200萬。
今日0点45分,新闻晨报新浪官方微博粉丝突破200万!

    新闻晨报官方微博目前已经成为上海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官方微博,影响力和粉丝数量名列全国都市报第二名。

  从2009年11月16日发出第一条微博至今,新闻晨报官方微博走过了将近1000个日日夜夜。17500多条发帖,871万次转发,240万次评论,每一次鼠标的点击,都汇聚着我们和粉丝的共同努力。时而点睛评议、时而卖萌可爱的"晨报君"已成为粉丝熟悉的新闻晨报官方微博形象。

  我们努力发布最快的资讯。"晨报君,你不睡觉吗?"欧锦赛期间,粉丝给晨报官方微博发来了私信,透着关心。欧锦赛开打,晨报官方微博也进入了不眠夜。6月12日凌晨起,正值欧锦赛和2012WWDC苹果开发者大会,晨报官方微博全程直播至凌晨4点多,发布了20条即时信息,让球迷和果粉们大呼过瘾。不论是各种突发新闻,还是各类实用资讯,晨报官方微博都希望第一时间权威发布,这是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努力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2010年7月19日,晨报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了环卫女工请求帮忙寻找有儿子生前录音的手机的求助信息。该帖子转发达11万7千多次,警方在看到我们的微博信息后,仅花3天就帮助这位母亲找回了丢失的手机。我们发布过20多起寻人启事,10多起寻物、寻主人启事,几乎每次都能见证奇迹,结局圆满。

  我们努力还原最真的生活。外孙女为垂危的外公征来了上万张旅行照片;儿子在地铁上让父亲枕着自己的腿睡觉;狗狗在去世时给主人留下"遗言";女医生拍下了24小时节气美图……

  各种正能量,各种美好,各种感动,我们希望挖掘出来,温暖人心,鼓励前行。

  新闻,在我们脚下,在你的@中,我们努力让它在你的指尖下真实呈现。


本文引用至: tech.hexun

谷歌旗下服务的YouTube影音平台

谷歌旗下服务的YouTube影音平台

谷歌在2006年时将YouTube已16.5亿美元收购后,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线上影音网站,老黑在YouTube也专属频道,只要你是 谷歌 的免费会员都可以建立自己专属的频道来放上自己拍摄的主题影片,而且不需付任何费用就可以使用。

 

在YouTube有自己的专属频道你必须先有GMail(Google)帐号就可以将你的影片上传至YouTube中,今天老黑就不教如何注册GMail帐号,今天主要介绍YouTube平台要了解的资讯......请点选 继续阅读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Facebook的社交购物前途何在

Facebook的社交购物前途何在


得社交者得数据,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商之借力社交,是大数据由云端落地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对Facebook侧身社交购物的反思,本质是对大数据理想的现实图景的管窥:数据本身是资产已经形成了共识,但爆破数据壁垒、真正挖掘数据价值却并非易事。


  在过去接近一年的时间里,社交和电商的联姻成为一种非常受追捧的趋势。

  去年4月Facebook正式开展团购业务Deals,此前,Gamestop、Gap、J.C. Penney、Nordstrom等品牌就已在Facebook上开零售店,近日,Facebook再度发布面向本地企业的新产品"Offers"。国内的社交网站亦是磨拳霍霍向电商,人人旗下糯米团购现已渐入佳境,在国内团购市场的大清洗后仍旧占据一席之地,其实早在2009年末人人网就携淘宝、京东商城、呼哈网等推出社区网络"人人爱购"平台,开心网也相继引入特价机票查询、电影票购买、团购等服务。

  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站的接地气迅速勃兴,成为社交购物兴起的必要条件;电商活动中,消费者和商家的双向需求,则是社交购物兴起的充分条件。但遗憾的是,Facebook的社交购物尝试始终步履艰难。对Facebook侧身社交购物的反思,本质是对大数据理想的现实图景的管窥:数据本身是资产已经形成了共识,但爆破数据壁垒并非易事。

  "搜索已死,社交当立"

  2011年被称为"社交年",媒体提出了"搜索已死,社交当立"的说法,意在强调,得社交者得平台,得社交者得数据。

  从更深的层次来看,从搜索为王到社交当立,不是什么新的趋向,本质上对应的是web1.0到web2.0精神的更迭。搜索和web1.0精神相对应,强调的是信息的获取,互联网产生初期就是以海量信息的快速获取引发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系列变革的,网上冲浪成为一时潮流。但从大约十年前开始,互联网巨大的信息流带来的弊病日益显现,web2.0注重的是交互,本质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网络热点事件中,18.8%的源头是微博。无独有偶,网易新闻一度的广告语是"无回复,不新闻"。在全媒体时代,Facebook、微博、新闻跟帖之所以迅速崛起就在于契合web2.0的交互精神。显然,在信息的交互性上,以事连接的媒体、以物连接的电商,在以人连接的社交面前都会显得捉襟见肘。这就是为什么在web2.0时代到来的十年间,社交能够迅速成长为互联网的巨擘。

  社交网站的勃兴,只是社交购物模式的必要条件;电商的借力社交,更是由电商的刚需决定。电商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买家和商家,以此二者为视点,对社交购物都有着充分的需求。

  一方面,从商家的角度。当前阶段,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手段主要还是电子商务、用户付费、及广告佣金,对于中国网民来说,付费的视频、音乐、电子书、服务毕竟不是主流,人们已经习惯于网上的免费资源了,为数众多的非电商网站,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广告或佣金。这就造成了一种水涨船高的趋势,近五年来,网络广告费用的猛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少数电商大鳄之下的众多中小电商来说,如果不花钱做推广又是死路一条。

  随着微博的火热,借势兴起的微博营销又是一边风景独好,据悉,一些微博大号的运营员工月入可上十万元。软广几百、硬广上千的价格,比起搜索或门户毕竟是门槛低了不止一点半点。更价廉,又更容易精准地投放,这是商家对社交购物的刚需。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商家忽悠暴利的情况在电商中非常多见,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往往得不到保护。商家自己挂在网上的矜夸美图、极容易作弊的好评和高信用,不仅已经失去了原来应有的作用,反而容易成为网购陷阱。同线下购物相比,消费者的权益更加难以保障,新兴的社交购物,则是克服网购陷阱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消费习惯的情感需要角度来看,购物是满足某种需要,有时候希望听到朋友或他人的意见,而不是在传统电商中只能听商家自卖自夸,或者在一些购物垂直媒体中被水军马甲包围着。更为重要的是,购物搜索引擎已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比起没有区分的搜索,把物品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归类,细分商品和精准投放,才能更加刺激消费需求。

  Facebook如同一个蓄水池,池内是深不可测的大数据,涉足电商是其大数据落地的有效形式。电商蓬勃的背后,又有其卖家和消费者双向的刚需,借力社交是其现实困境解决之道。这就不难理解,社交购物渐渐成为一种趋势,社交网站、电商、乃至第三方都急于插足以分得一杯羹。

  F-commerce的困境

  电商借力社交,前途或许明朗,但二者的结合却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其现实图景来看,社交购物本身有真伪之别。

  对于社交购物的分析,根据网站的原来属性,可以分三个向度来看:一是,由电商展开的购物社交,可以淘宝为例;二是,由社交和电商之外的第三方展开的购物社交,可以美丽说为例;三是,由社交网站展开的社交购物,也就是Facebook的模式。但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淘宝和美丽说都只是伪的社交购物。

  先来看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C2C电商,比之以亚马逊模式为代表的传统B2C电商,淘宝面临着更严峻的压力:为数量庞大的中小商家良性引入流量。但电商活动中的买卖双方,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关系;电商SNS化,只是电商增强用户黏性、增加引流渠道的手段,本质上不符合社交购物重在P2P的交互与分享的精神。淘宝的SNS化,不仅最终难以发展壮大,而且只能是伪的社交购物。

  美丽说方面,其CEO徐易容在接受采访中谈到其用户分层,将美丽说的用户分为4类:

  一是达人,数量在300人左右,她们是基于品牌宣传营销的。二是超级用户,占到整个用户群5%左右,这些人有能力打造优质内容。三是活跃用户,她们不一定有能力创造内容,但绝对有能力可以传播这些东西。四是需求群众,是有2000万-6000万规模的大长尾,她们的行为在自由的逛和搜中徘徊。

  美丽说所宣称的"和闺蜜一起逛街",成员架构应该是每个人的粉丝比较少,而且比较平均。但美丽说的架构却和微博很相近:类似45度仰视的模式,整个架构如同金字塔,并不存在社交网络的网状交互性。这也就是说,美丽说同LC风格网的区别,不能说一个是社交、一个是媒体,而是,一个是由超级用户打造内容、一个是由网站编辑打造内容,本质上都是媒体。从内容生产机制、成员架构来看,美丽说都更接近媒体的引导,而不是社交的交互。

  但众望所归的F-commerce,并非一帆风顺,现实发展状况让人大跌眼镜。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交化电子商务专题报告》中,将F-commerce的实现形式归纳为三种:一是,零售商直接在Facebook上开设店铺;二是,电子商务网站上嵌入Facebook的一些功能,如登陆、喜欢、开放图谱等;三是,Facebook的团购服务等。

  首先是零售商店铺模式的失败:在过去一年中,Gap、J.C. Penney、Nordstrom、Gamestop等品牌,相继关闭了Facebook的零售店。Gamestop负责市场营销和战略的副总裁Ashley Sheetz表示:"对我们来说,Facebook是一个和消费者交流的场所,但不是一个卖东西的地方。"紧接着是团购业务Deals铩羽而归,2011年4月份开展的Deals本来被寄予厚望,但仅仅在开展了5个月后就被关闭。将其归咎于美国团购市场已被Groupon和Livingsocial垄断,已经显得不够充分,毕竟Facebook庞大的数据、先天的强用户黏性是极具竞争力的。

  与Deals的铩羽而归相对的,则是糯米团购的一鸣惊人。但是糯米团购在多大程度上是倚靠人人网的数据?在国内团购市场大清洗的背景下,糯米团购背靠人人这棵大树,最大的优势是没有资金压力,而不是利用了人人网的大数据。毕竟,我们在人人网的页面上还没有发现一个叫做"糯米团购"的应用,甚至,在糯米团购主页上,"人人公共主页"排序还要在"糯米新浪微博"和"糯米腾讯微博"之下。这就是说,虽然糯米团购在人人网旗下,但是不同于Deals,并不能称之为社交化电商。

  爆破数据壁垒

  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熟人对于产品的评价和推荐有90%的信任度,对陌生人的评价有65%的信任度,对于品牌自己的评价只有18%的信任度。

  信任度的这三种层次,分别对应了上文第二部分购物社交的三种类型,即:社交网站的交易服务信任度最高,社交化电商平台其次,消费者对电商的SNS化则很难买账。而社交电商的立足点,毫无疑问,是通过高信任度来提高转化率。

  那么,理应在社交购物上走得更远的Facebook为何如今步履维艰?事实上,Facebook的社交购物尝试不尽然是失败的。Deals失利、零售商铺撤离的背后,对于交友和社交游戏的客户来说,Facebook渠道的回报率是搜索和其他展示渠道的4倍!人们上Facebook不是为了购物,是为了交友、互动和游戏,转化率自然就高。这就是垂直的差异,也就是数据壁垒的含义所在。

  实际上,正是Facebook的数据业务,而不是表面上的社交网站,被认为是其价值的核心。基于Timeline和like按钮的数据采集、基于Hadoop架构和自主研发的Hive仓库工具的数据分析,以及桑德伯格巧费心思建构的广告业务平台:她设计的平台能够显示用户好友对某个广告或广告商的喜好和具体评价,藉此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

  但Facebook对数据价值的挖掘显然还欠火候。这就是说,当前大部分人所说的社交化电商,实际上是社交化导购的意思,仅仅局限于社交给电商做导购。只有打破社交网站的数据壁垒,社交以其大数据的分析为电商提供更多、更精准的服务,社交和电商的结合才有希望。

  一方面,Facebook需要提供更精确的算法、更创新的结合模式,用数据分析潜在顾客的偏好、寻找增值服务的途径,等等;另一方面,Facebook的大数据愿景,也不能以侵犯用户隐私、损害用户体验为代价。无论是从社交购物的角度,还是从大数据落地的角度,Facebook显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引用至:tech.hexun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互联网广告正从“广告位时代”迈入“人群”时代

互联网广告正从"广告位时代"迈入"人群"时代


随着互联网广告的繁荣,与之相关的各种新兴技术及市场应用也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近年来在全球快速崛起的实时竞价(RTB)市场,同样为国内互联网广告带来发展新契机。

  如今互联网广告的影响力已受到各行业的普遍认可,如何使在线广告产生更好的效果及使广告主、广告平台获得多赢,一直是这一市场发展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RTB在全球在线广告市场正得到快速发展。它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及出价的竞价技术,其优势在于能通过每次曝光都报价的方法,匹配最佳的广告资源与广告目标,给参与广告活动的各方带来最大回报。

  RTB市场目前在国内也日渐受到行业关注。近日在京举行的"2012品友互动数字营销技术峰会全球人群实时竞价(RTB)峰会",就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RTB高端峰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在演讲中表示,信息化和服务化将催生平台型企业,其中,RTB广告交易市场的形成是平台经济在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创新运用。RTB广告交易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广告位"交易方式,将类搜索技术运用到展示类广告上,帮助广告主可以直接在整个互联网上按照"人群"来投放广告。

  品友互动联合创始人谢鹏表示,随着中国网络广告交易方式发生变革,传统的"广告位置售卖方式"正逐步被以"人群售卖方式"为核心特征的人群实时竞价取代,全行业的价值倍增态势正在形成。根据品友互动发布的中国数字广告人群类目体系白皮书,2011年全球展示广告规模250亿美元,未来两三年展示广告市场份额将有更大增长空间。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要在如此的广告海洋中挖掘到"自己的定向人群",需要借助更为先进的数据和技术手段作为支持,这从客观上会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广告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快产业增长速度。

本文引用至: tech.hexun

acebook推社交应用程序商店 便于用户查询

Facebook推社交应用程序商店 便于用户查询


Facebook推出了自己的社交应用程序商店—"应用中心(App Center)", 该在线应用商店可在iOS和Android设备上使用。此举旨在便于用户通过浏览他们所喜欢的链接来查找应用程序。

  Facebook应用商店目前已拥有600多个社交应用程序,这些程序与社交网络整合在一起,可供下载,包括Nike+ GPS、你画我猜(Draw Something)和Pinterest社交图片分享应用等。

  与谷歌和苹果的应用商店不同,Facebook推出在线应用商店并不只是为了出售软件,相反,该商店向用户提供应用中心的链接地址,从而为用户提供与社交网络互动的进一步理由。

  这也可能给Facebook提供一个在移动通信市场产生更多影响力的机会,许多有关Facebook首次公开募股的质疑就是从这个市场上出现的。

  Facebook应用和游戏产品经理马特-温多维(Matt Wyndowe)周五在公司博客上写道:"在线应用商店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并可使您浏览您的朋友所使用的应用程序。该商店将根据应用程序用户的反馈,只会列出高品质的应用程序。"

  Facebook表示,通过提供应用程序被访问的日期及对在Facebook网页上能看见用户活动的人进行选择,该在线应用商店能使用户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隐私。

  据了解,Facebook应用中心已面向美国地区部分用户开放,并将逐渐向更广泛的用户群开放。

Lisa与网络财富

Lisa与网络财富

  我来自于中国广东佛山!我的职业是维也纳连锁酒店总经理,在酒店行业工作多年,一直兢兢业业,每年的节假日都是让其他管理人员回家而我都是留守者。 2012年的春节过后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想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打点行装订好​​机票出发了!抵达纽约走出机场,风雨交加,那个冷是我这么大个人在中国不曾体验过的,这个温度将我的环游热情冷冻了一半。来的都来了,按计划游吧,我告诉自己!纽约三日游,华盛顿DC四日游,波士顿……等等, 每隔两天跟着旅行团赶时间赶场景,(这不比上班轻松啊,所以每次游完一个地方我要在酒店歇息两天)一晃过去了两个月, 一个人在外的日子孤单的潇洒,有点倦了,于是订了张3月7号的机票准备在纽约起飞回广东!

  3月3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星岛日报上看到一则广告"网络财富免费讲座", 本人一直在网络方面有缺陷, 对于酒店的网络营销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看到这个讲座,心想这美国还真好,有人热心于讲授一些知识给需求者. 赶紧拨打电话报名,下午两点!下午一点半我就到了,哇! 人多得挤不下,看来想学习的人不少啊.一看面孔都是黄皮肤.不错,还是中国人好学!老师是一位年轻人,斯斯文文! 轻言细语.不象我以前所听的课那样热情洋溢,他只是告诉我们他的生活是怎样转变过来的,他的网路历程是怎样精彩,我一直知道网络行销是企业必然趋势,但我却从不知道网络上还有那么多赚钱机会.在老师讲完课后讲到付费成为会员要1500美金而且只有十个名额时,我第一个冲了上去取表格……..

  现场讲解会员网络课程在一个礼拜后3月11号! 我的机票是7号,我致电想更改机票日期,可能由于我的英文不好讲不清,对方也不能帮我退或改期,我就没理会它了,废了就废了吧!谁让我遇上这么好的机会呢!漫长的等待啊—-

  3月11日我心情激动早早来到会场.座在最前面(因为听人说:想成功就接近成功者,所以我座在第一排. 哈哈!)一天的课程下来,我意犹未尽,可能是由于我的网络知识不够,我感觉我还距离这个领域蛮远,我找Tony老师要他的电话和地址,我告诉他我将去他们公司总部考察与学习! 3月13号我抵达洛杉矶,到了8位数网络财富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办公室.再次见到Tony老师,他为人超好,平易近人,热心安排我学习……

   洛杉矶的气候非常好,不冷不热,人口不多不少,我很喜欢这里! 在学习会员网的课程同时也学习美国文化.(在这里要感谢我的两位同事教我有关美国的本土文化和风俗习性等等,感谢台湾的同事们,教我网络专业方面的知识)最初的学习是不知如何下手,以前习惯了什么事吩咐下属员工去做,现在要自己从头来做,有点困难但还得做,因为我要!我在初期阶段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我仍给自己定任务,我要学以致用,我开​​始用推广链接这一工具,我将我的专属链接发布到一些公众网站,新闻网站,社区网站等等,我用会员网里的网络知识做解说,然后达成成交。

  三月份收到两笔佣金共1000美金,感觉超好耶(要知道我出来旅游花掉几万在美国哦,现在能在美国赚到钱那种喜悦连呼吸的空气都觉得是甜的,幸福指数90分!) 我有点爱上美国了!当然,我更加确定Tony老师的课程可以帮助很多需要改变的人群,我更加努力在会员网学习,同时积极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学员,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我有体会到一些更深层的意义,我的知识与理解力更强了!四月份我通过推广与解说,成交量不断提高,这个月我收到支票是3362美金。 Tony老师说恭喜我,我由衷的感谢他!我还在不断努力学习,希望运用网络事业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的梦想同时也实现我的自由人生!